目的地搜索 用户中心
首页 > 会展 > 展览会 > 正文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引爆”张家湾设计小镇
2021-10-14  来源:装配式建筑产业网  阅读:


10月8日,随着主体活动顺利结束,为期15天的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圆满收官。这半个月,同样也是张家湾设计小镇集聚全国乃至全球目光的高光时刻。9月22日,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式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举行。次日,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在园区开幕并举办一系列展览。张家湾设计小镇接连举办重磅活动,在金秋时节亮出了不凡实力。

展览规模较去年大幅提升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长假,来张家湾设计小镇看展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乃至京津冀市民的假日选择之一。家住通州区梨园镇的李女士在网络上预约报名后,带着8岁的儿子来到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小家伙在主题展“未来·家园”展区内观看一个个建筑模型,兴奋不已。“回家我也要用乐高积木搭一个!”

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于2020年启动,是北京首个国际性的城市建筑双年展。展览以开放的视野关注北京、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方方面面,探索全球语境下的建筑、城市发展趋势及社会变革,旨在为城市建筑、艺术、科技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打造成北京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事件。

今年的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在张家湾设计小镇开幕,同时在园区内举办了包括主题展在内的多场展览。与去年相比,整体有了不小的变化。

双年展总策展人邵韦平介绍,去年举办的“先导展”,主要是对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的先导性探索。通过先导展,向全世界传递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的理念,发出全球各地的建筑行业从业者的声音,探讨有关北京城、双年展、乃至城市和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而今年的双年展无论从展览内容,还是参展单位较去年相比都有大幅度提升,邀请到了国内外几十家建筑设计单位、科技公司参展,共设立了1个主题展、16个专题展、7个外围展。内容更加突出绿色主题,涵盖了绿色设计、建造、材料、产业、技术等产业链一体化的展示。在展览地点上,以张家湾设计小镇未来设计园区为主展场,辐射四个分展场:关注老旧小区改造、老城更新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出年轻设计师设计成果的西单更新厂,展示最新科技和探索性项目的凤凰中心,以及提供配套展览活动的北京建院。

“今年展会的主题是‘未来·家园’,建筑设计行业的工作就是在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园生活环境。而我们的工作本身是为明天而开展,所以我们必须去了解今天之后的未来有何种需求,有哪些可能,需要怎么做。‘未来·家园’正是结合我们的职业特点所提出来的主题。”邵韦平说。

副中心标志性建筑亮相参展

要说主题展“未来·家园”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哪些展示内容,当然还是从城市、建筑、科技三重维度,展示的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化设计及绿色低碳建筑工程。而且,在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展台中,与城市副中心相关的城市建筑作品占了不小的比重。

绿树掩映中,“粮仓”构造的剧院、形如“赤印”的图书馆、“帆船”模样的博物馆,围合出一个小径鸟语花香、景观四季分明的市民文化休闲中心……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展示区吸引了很多参观者驻足,它们正在城市副中心最有生命力的地标“城市绿心”中悄然成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郑旭航介绍,大运河博物馆不同于城市地段中的博物馆,更突出“城市中的森林,公园中的建筑”的特点。在设计上,观众共享大厅北侧与草坡自然衔接,主楼南侧呈绿化退台层层跌落,向绿心森林公园自然过渡。主楼三层南侧的屋顶露台和观景长廊为观众提供了在参观间隙享受自然风光的空间,可远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还利用主楼顶层高大空间设置局部夹层,俯瞰绿心起步区全貌,并可远眺大运河和行政办公区,提供交流空间。

剧院又名“文化粮仓”,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建筑内部,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院被设计成表演艺术的三座“文化容器”,让艺术在此生根。剧院整体结构为核心区域钢筋混凝土筒体,外部大跨度钢结构,具有良好的隔声和隔振效果,建成后可满足国际顶级声学要求。外部钢结构则采用双曲面交叉菱形单层网壳结构,巧妙利用下部混凝土结构刚度,即保证外形观感效果,又可有效降低造价。

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其设计理念源于传统文化符号“赤印”。从高空俯瞰,方正、赤色的建筑外形恰似一枚玉玺印章,印落于城市绿心的画卷上;从内部仰视,一片片形状各异的银杏叶片在屋顶打造出一片森林伞盖,人行其下,如置身于自然环抱之中。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模型也在展览之列,这个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大工程,将来不仅仅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中心,还是这里的经济文化活力中心,同时也是首都北京新的门户。“项目最大的设计特点是站城高度融合,枢纽站房消隐于地下,打破了以前铁路会割裂城市的旧模式。”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筑副总工程师崇志国介绍。在展出的模型中,地面上丝毫看不到交通枢纽的样子。“功夫”全在地下。其中地下一层为进站厅,地下二层为候车厅,地下三层为站台层。通过精巧的设计,自然光线还能被引入地下三层的站台,给乘客豁亮的体验感。地面上则建设现代化的公园绿地和城市综合体,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规划地上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

观展中,这些城市副中心的项目备受市民关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前来观展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等业界人士,也有不少普通市民的身影,实现了我们一直期待的‘破圈儿’。展厅里展出的很多城市建筑,比如城市副中心枢纽、副中心‘三大建筑’,其真正使用者是市民,希望他们能参与进来,与设计单位深度互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执行策展人王祥东说。

引发人居环境创建的深层思考

除了可以领略重点工程项目的风采,双年展现场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互动方式和难得一见的展览内容。

眼见为实,耳听也“不虚”。在专题展“未来之声”展厅,观众们饶有兴致地戴上耳机,沉浸在不同空间的声音场景中。风吹草木的声音、人们唱歌的声音、喷泉里溅起的水花声和孩子们嬉戏的声音,让人恬淡心绪,不自禁地微笑起来。“我们生活在视觉冲击主导的世界里,声音的作用一直被低估。而未来空间在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声景设计可以强调城市空间的功能性、互动性。我们希望这个展览能够提示人们意识到声音在营造空间中的作用,进而在建筑设计中有意识地用耳朵‘思考’空间。”展厅负责人介绍。

备受关注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建设成果也出现在展览现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延庆的冬奥场馆考虑到北京的纬度偏低,通过专门设计,让整个运动在背阴的环境中进行,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冰雪运动条件;冬奥村采用钢结构装配式,通过一些巧妙的外观设计,突破了传统住宅的单调呆板,使用了很多绿色节能技术,为运动员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场景……通过展览,可以全景地感受到整个冬奥会建设的成果面貌。

“中轴线申遗”在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中也有所体现。“我们专门用数字屏幕来展示中轴线的相关建筑和文化。中轴线是北京这座城市最典型的标志,连接着北京过去的发展辉煌和未来的广阔前景。中轴线的出现使得建筑有强烈的秩序感,威严壮观。其实,北京城市的发展一直在结合中轴线的秩序来进行排布,比如我们整个城市规划呈盆状,中间低两边逐渐高起来,这样一种空间特点就是沿着中轴线来展开的。”邵韦平解释。

在他看来,建筑展不仅是一个行业的专业活动,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活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已经开启了它的元年,在未来,也将借由双年展对各个紧跟时代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扩展学科边界的同时,也不断挖掘人居环境创建的深层含义。”

明年设计周开幕式将在永久会址举办

参加过去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式和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2020先导展的观众们或许还记得,去年的活动举办地虽然也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但由于小镇的建设还在起步阶段,是在临时搭建的场所举办的盛典。而今年,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已经焕然亮相,由北京铜牛老厂房升级改造而成的园区充满未来感和设计感,灰色的结构、黄色的外墙与国际设计周蓝色、白色的主题色相得益彰,展厅内的布置也颇具未来感。

更令人期待的是,在今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上,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昱东透露,位于张家湾设计小镇核心区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今年年底正式建成,将于2022年正式投用。明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式,将在那里举办。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位于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往南约500米,由腾退后的北泡轻钢厂的夹芯板车间改造而成,建筑规模约1.7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6670平方米,地上三层1.1万平方米。永久会址将集聚全球资源打造最大展览场地。平常时间开办常设展览,为设计师营造驻留空间、打造产业孵化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设计周大型活动期间,将举行各类艺术展览和其它临时性展览、会议、论坛、沙龙等各类设计活动。作为发布和展示设计的舞台,永久会址将成为世界“流行趋势风向标”。

此外,对标意大利米兰设计博物馆,通过3年努力,永久会址将逐步建成中国设计博物馆。“中国设计博物馆将成为中国设计史的记录者和讲述者,也将成为亚洲设计创新的动力中心和发布平台,更会成为全球设计师在北京的会客厅和工作站。”王昱东表示。

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张家湾设计小镇将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设计行业的新地标,其影响力和辐射力未来可期。


声明:以上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城市建筑 双年展 张家湾 设计小镇

上一篇:五大看点 | 4800平米建筑专题展首次独立亮相2021服贸会
下一篇:“双碳”助力、头部企业引领,2022中国供热展招展顺利

装配式建筑产业网•建筑工业化智慧之窗
新闻热线:010-63381153
投稿邮箱:cnpbi2020@126.com